国家发改委等印发通知:争取到2022年培育一批健康养老产业集群

时间:2021-02-02 09:25:58
中国投资者关系网

   原标题: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印发通知:争取到2022年培育一批健康养老产业集群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星

  2月1日,据国家发改委官网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争取到2022年在全国发展一批创新活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地区,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经济社会效益俱佳的健康养老产业集群,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创新模式和典型经验,探索一批普遍适用、务实管用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举措。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计划生育等政策影响下,我国的老龄化具有特殊性,呈现出了“未富先老”的特点。老龄化不可避免,随着老年人口基数不断增大,老年人也将带来经济需求和潜在购买力。为了缓和养老需求压力,需要对体制机制不断创新,降低养老成本,优化养老环境。

  鼓励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

  《通知》指出,将养老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并制定“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广覆盖,加强社区养老服务骨干网建设,支持机构养老充分发展,着力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促进医养康养服务在居家、社区、机构深度融合,鼓励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农村互助养老。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约1.76亿,占总人口的12.6%。而根据全国老龄办的预测,到2020年,全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人。

  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表示,不同于发达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相伴随,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交织,带来的问题和矛盾更加复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围绕促进要素支持创新,《通知》也提出了具体要求。《通知》指出,要多种方式支持利用存量资源发展养老,在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支持空置公租房、国企物业等无偿或低偿用于养老用途。创新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方式,拓宽养老服务机构融资渠道,拓展贷款抵质押品范围。完善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推动发展“互联网+养老”

  《通知》要求,推动养老产业链延链补链工程,发展壮大养老产业集群,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健康养老产业园区化发展,支持企业开发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养老照护、智慧健康养老以及护理照料、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老年用品和服务,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促进用品制造提质升级。

  《通知》明确,大力扶持养老优势企业,推动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推动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互联网+老年健康服务”,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导入养老服务和老年健康服务,支持优质养老机构互联网平台化发展,更好发挥信息科技赋能作用。促进养老产业与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家政等幸福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旅居养老目的地。

  近年来,“互联网+养老服务”成为热词。竹立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近年来,智能养老、智慧居家养老等逐渐实现落地应用。“这些依托互联网平台和技术手段的新型养老方式,能够最大可能地保证老年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的安全,并及时满足他们的需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则指出,“互联网+养老”本质上就是养老这个产业链数字化的过程,就是把一些养老服务线上化。更广泛地说,还包括用大数据来匹配需求,优化整个产业链的供需关系,包括实现养老居家和上门服务,都可以用数字化的技术来匹配。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地方,“互联网+养老服务”已经运用到实践当中。公开报道显示,目前,苏州、徐州、泰州等地,已纷纷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江苏全省接受助急、助浴、康复等上门服务老年人,已达到245万人。

精彩推荐